首页 要闻采撷
外国运动员教练员点赞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
“我们庆幸,冬奥会在这里举行”

信息来源: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更新时间:2022-02-03 09:37 访问次数:
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 柴雅欣 

  2月2日,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壶项目率先在“冰立方”开战。中国—瑞士、瑞典—英国、澳大利亚—美国、挪威—捷克,4场比赛同时在4条赛道开赛,8支队伍捉对厮杀。

  “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场馆,能在里面比赛是一种荣幸。”美国冰壶混双队女队员维多利亚·珀辛格说,很高兴看到曾经的“水立方”经过改造,成为她“这辈子最酷的参赛场馆之一”。

  比赛场馆准备妥当,奥运健儿摩拳擦掌。冬奥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,而筹办者的用心和努力也赢得了世界赞赏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:“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十分出色顺利,场馆之精彩、防疫措施之周全、可持续运营理念之先进令人赞叹。”

  运动员高度评价东道主准备工作,称赞场馆设施一流

 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,冬奥村的智能床因为极度舒适的“黑科技”先火了。

  1月28日,美国雪橇运动员夏默·布里彻在短视频平台TikTok上与粉丝互动时,被问到“冬奥村的床怎么样”,她兴致勃勃地开始分享:将镜头对准床铺,用遥控器将床升起,调整到舒适角度;接下来,她开心地躺在床上,“我现在处于零重力模式,这真的绝了”……仅仅一天,这段视频便获得了近35万人次点赞。

  据了解,北京冬奥村的床配有调节功能,可以在睡姿、坐姿等不同场景下为脊柱提供合适的支持。床垫还内置传感器,可以实现按摩、闹钟叫醒等功能。下载APP设置闹钟后,床在设定时间会自动起降;一旦智能床识别到打鼾声,还会调节头部的高度,缓解打鼾。

  受到称赞的不止是冬奥村里的一张床。国际奥委会消息显示,北京2022年冬奥会70%的运动员已抵达中国。连日来,他们在训练中熟悉了12个竞赛场馆,高度评价东道主准备工作,称赞场馆设施一流。

  近日,多支队伍在张家口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熟悉场地。瑞典冬季两项队主教练约翰内斯·卢卡斯稍早前受访时说:“场地非常棒,赛道也很漂亮。整个场馆区都很好,我认为这是个好兆头。”

  1月30日,在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,美国高山滑雪队进行了首次训练。队员大赞雪况和赛道地形。美国队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引用了男子选手瑞安·西格勒的话:“第一天在延庆滑雪,我被我们将要比赛的场地震撼了。我和我的治疗师探索了整座山,所有情况都看清楚了。”最后,西格勒还充满期待地表示:“壮观的雪和诱人的地形,创造超棒的比赛条件!”

  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,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运动员已开始训练。谈及对云顶滑雪公园的第一印象,波兰单板滑雪运动员奥斯卡·克维亚托夫斯基说:“坐电梯时,一位美国人告诉我,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好的设施了。雪很棒,滑行感觉很好,万里无云,气温也很完美。”

  防疫体系运转顺利,科技打造安全港湾

  “北京冬奥会将是一届安全的赛事。”这是北京冬奥会医疗小组首席专家麦克洛斯基的评价。在他看来,北京冬奥会的防疫体系运转顺利,“我们完全可以信任”。

  麦克洛斯基的信心,来自他对北京冬奥会防疫工作的深度参与和观察。中国采取精准有效、严谨科学的防疫措施,实施闭环管理,为各国运动员与相关人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,让他们更加专注于比赛。

  “如果你来到这里,身处这个闭环——我们现在在里面有一周时间了——那么你真的非常安全。”德国冬奥代表团团长席梅尔普芬尼希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。

  29岁的荷兰速度滑冰名将克罗尔是北京冬奥会男子1000米和1500米夺冠热门选手之一。“我们应该庆幸冬奥会在这里举行。”克罗尔表示,如果只有一个国家(地区)能(在现在这种情形下)举办冬奥会,那一定是中国。

  1月31日,澳大利亚代表团在张家口赛区举行新闻发布会,团长杰夫·利普舒特携雪上技巧团队出席。多位运动员表示,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非常安全,像是打造了一个安全港湾,运动员能把精力放在雪道上。

  “在疫情背景下来参加冬奥会,我们主要关注的是,让成员安全来到中国、安全参加比赛。中国的检测条件非常好,确保大家都很安全。”利普舒特说。

  现场英国媒体问及疫情防控话题,运动员布瑞特·考克斯表示:“这里有很好的防疫措施,组委会做了很多事情,没有什么能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影响。”

  科技元素是“安全办奥”的得力助攻。日本《每日新闻》报道,北京冬奥组委为了防止疫情传播,大量使用机器人提供服务,不仅可以避免人员接触,还可以提高效率。比如,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一个“智能餐厅”里,机器人在玻璃屏幕后面制作餐食,然后通过餐厅顶端的传菜系统送到点餐者面前,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员接触。此外,冬奥村大堂以及健身房等公共区域,都装备了健康环境监测与改善调节系统。

  言必信、行必果,冬奥如期举办彰显中国非凡组织能力

  “能做成”,是世界对中国的普遍印象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,各国目光不约而同投向中国。中国值得这份信任。

  2月1日,北京冬奥组委举办新闻发布会。新闻发言人赵卫东表示,北京冬奥会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就绪,所有场馆和基础设施如期完工,运行良好。

  对大多数运动员而言,拿到奥运参赛资格、实现奥运梦想着实不易。北京冬奥会的如期举办,为全世界冰雪运动员圆梦创造了条件。

  “非常自豪、非常荣幸能参加由北京举办的、备受瞩目的冬奥盛会。”对于中方如期举办冬奥会,沙特代表团团长哈马德·哈维什表达了深深谢意:“赛事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艰难时期筹备的,但是你们化不可能为可能,让我们能有幸自豪地参赛。”

 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,中国以外的观众将无法到现场观看冬奥会。不过,德国跳台滑雪名将、盐湖城冬奥会金牌得主斯文·汉纳瓦尔德表示,在全球疫情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,中国观众还将能够到现场观看比赛、加油助威,这对运动员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。

  “不论在什么地方比赛,最吸引我的永远是看台上的观众,我很高兴北京冬奥会能够像往届一样允许观众入场。”汉纳瓦尔德说。

  疫情之下,本届冬奥会虽是闭环运行,但是奥运体验并不会因此打折扣。这既为大型国际赛事如何在疫情防控条件下举办贡献了中国智慧,也展现了中国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的大国风范。

  希腊记者玛利亚在1月底就进入了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。宽敞明亮的建筑、智能化的设施以及热情好客的志愿者,令她印象深刻。

  “这里非常大,组织得非常好。每个人都很好客,友好善良,想要帮助别人。食物也不错,我喜欢中国菜。”玛利亚连用了几个“非常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。

  “一切尽善尽美。”对于即将召开的北京冬奥会,国际奥委会委员、北京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·安东尼奥·萨马兰奇如此形容。他表示,国际奥委会没有任何人对北京和中国的组织能力有任何怀疑。

  “我相信冬奥会的一切都将是完美的,从2月4日开始,北京将带给全世界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。”小萨马兰奇说。

  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了解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冰雪力量

  “没有什么比以冬奥会开启虎年更美好的了,冬奥会和春节相逢是完美的组合。”在农历虎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,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中国人民拜年。

  镶嵌在巨型中国结中的“冬梦”,摆出“拜年”造型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,喜庆的春联和福字窗花……当冬奥会与虎年春节邂逅,北京冬奥会呈现出春的无限生机,让外国朋友印象深刻。

  在世界壶联技术代表耶希·斯尼蒂尔看来,在中国过春节的感觉非常特别。“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,春节和冬奥会相遇,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将带来双倍的快乐和意义,我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乐,希望冬奥会取得巨大成功。”

  为配合年味儿,展现舌尖上的冬奥,冬奥村餐饮还以饺子、春卷儿、烤鸭等特色食品营造出了过年气氛,正月十五大家还能吃到元宵。中式美食让许多外国选手赞不绝口,夏默·布里彻在直播中表达了她对饺子的喜爱,“我爱吃中国菜,尤其是饺子。”意大利男子雪橇运动员伊曼纽尔·里德也表示:“我最爱中国的面食。”

  冬奥会既是体育盛会,也是文化盛宴,更是外界了解主办城市、体验主办国文化的绝好机会。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说:“我们愿意借这个机会来促进不同民族、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冰雪力量。”

  漫步北京冬奥会各处场馆,“中国风”处处可见。首钢滑雪大跳台融入了敦煌壁画的飞天元素,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外观如同中国的传统吉祥物“如意”,“雪游龙”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中国文化图腾龙的创意。北京冬奥村和冬残奥村则采用了四合院的设计理念,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,重视家庭和睦的文化内核,与奥林匹克追求和平、团结、友爱的精神高度契合。

  在美国电视台工作的记者阿琳·普拉威尼克表示,在春节期间举行冬奥会,让她这样生活在“地球另一边”的外国记者有机会在工作之余感受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相关文化,“虽然因为疫情我们无法去逛很多景点,但春节之际来到北京,本身就能让我们更接近春节,有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。”

  协同合作,携手前行,才能共同创造美好未来。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、世界经济发展波折起伏的当下,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更需要团结一致、共克时艰。“一起向未来”的北京冬奥会将照亮人类的前行之路,为世界汇聚更加澎湃的正能量。



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